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型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用款急、没有抵质押物的特点,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北京农商银行深耕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快速搭建起“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动的高效服务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了解小微企业实际融资需求,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2024年12月18日,四川监管局正式批准了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对九家中小农村商业银行的定向募股方案,标志着这一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募股总额约为40.03亿元,涵盖了攀枝花、遂宁、凉山、眉山、宜宾、绵阳、内江、泸州和德阳等九个地区的农商行。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眼光,也为这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进一步加强全行保安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外包业务风险隐患,提升保安整体服务水平和对外形象,确保全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定运行,12月18日,安康农商银行组织召开了2024年四季度保安工作联席会议。总行安全保卫部全员、安康市秦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共计56人参加会议。
12月16日,北京农商银行与嘉实基金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关文杰,行长助理王正茂,嘉实基金董事长安国勇,首席市场官鲁令飞等领导出席。
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步伐加快,各地农商银行的组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四川、云南、广西、山西、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在这一进程中尤为突出,通过吸收合并和筹建地市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12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属于市级一类竞赛,是本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技能盛会。北京农商银行作为本届大赛的赞助合作伙伴亮相大赛“赛展演会”活动,副行长毛文利出席9日举办的赞助商签约仪式,以及大赛开、闭幕式。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内蒙古农信)正式进入内蒙古农商银行的筹建阶段,宣布征集发起人。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内蒙古农商银行的创建进入了实质性进程,更为内蒙古地区的金融体系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意味着内蒙古农信的改革化险工作将迈入“后半篇”,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注入新的动力。
12月10日,北京农商银行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顺利完成农金机构首笔外部数据交易登记备案工作。本笔外部数据交易登记备案的完成,标志着农金机构正积极融入数据要素市场,为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流通与交易贡献积极力量。
2024年12月11日,北京农商银行与北京环卫集团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环卫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亮,北京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白晓东出席本次活动。
清徐农商银行通过深度融入生活、多点跨界合作、科技创新赋能等方式,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的边界和领域,积极构建场景化金融新生态,为客户提供尊贵尊享金融体验。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满足监管要求、适应市场竞争、保持行业竞争力,无锡农商银行启动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加强信用风险的主动管控能力。最终历时18个月,项目在229名行方人员,197名合作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地。
近年来,无锡农商银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立足自身定位,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特色,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落实“三个推动三个全面”,围绕机制完善、产品创新、场景建设等方面持续强化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深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添燃助力。截至10月末,全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38.99亿元,比年初增13.02亿元,增幅10.33%,服务科技型企业1440户,比年初增加343户,增幅31.27%,其中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贷款余额4.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亿元,增幅36.44%;支持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49.64%,比年初上升2.92个百分点。